绿尾虹雉俗称为“十样锦”,据说它的羽毛由10种不同的颜色的锦绣所组成,在林中漫舞徜徉时,就象仙女一样婀娜多姿,象彩虹一样灿烂夺目。它的雄鸟体长74—81厘米,体重2050—3250克;雌鸟体长74—81厘米,体重1650—3220克。雄鸟前额和鼻孔下缘羽簇黑色,眼前的裸出部为天蓝色;头顶和脸的下部及耳羽金属绿色;从头顶后部耸起短的冠羽覆盖在颈项上,为青铜色;后颈、颈侧和上背红铜色;上体紫铜色或绿铜色,下背和腰白色;下体黑色;尾蓝绿色。
雌鸟上体深栗色,具淡白色纹和皮黄色斑,下背和腰白色;眼周裸出部近白色;下体褐灰色,杂以白色细斑;尾暗褐色,具棕色横斑。虹膜褐色;嘴角黑色;腿、脚角灰色。 绿尾虹雉是我国的特产种类,分布于四川、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甘肃东南部和青海南部一带。
栖息于林线以上海拔3000一50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灌丛和裸岩地带,尤其喜欢多陡崖和岩石的高山灌丛和灌丛草甸,冬季常下到3000米左右的林缘灌丛地带活动。常成对或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也集成8一9只至10余只的较大群体。白天活动,喜欢出没于山脊地带,晚上栖于稠密的灌丛间或树的低枝上。
性情机警,一有动静即伸颈观望,如发现危险,则立刻钻入灌丛或飞奔而逃。春夏季喜欢鸣叫,雄鸟常在破晓时站在靠近山顶的突出岩石上鸣叫,叫声雅致、婉转、连绵不断、富于变化,雌鸟也能发出多种鸣叫声,在浓雾弥漫的群山间传得很远。它们的腿脚强健有力,善于奔跑。
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它们能在飞行时借助气流向上的举力,自低处向高空盘旋翱翔,这种现象在其他鸡类中是少见的。主要以植物的嫩叶、花蕾、嫩枝、幼芽、嫩茎、细根、球茎、果实和种子等为食。觅食地多在林缘灌丛草甸地带,常顺着山坡由下而上、边走边觅食,食物种类主要为草玉梅、驴蹄草、报春花、羊芽草、针芽草、锦鸡儿、野葱、苔草等。
主要用强大的嘴挖掘块根和啄食,很少用爪来刨食。在绿尾虹雉的产地,它还有一些有趣的俗名,据说它特别爱吃名贵中药——贝母,凡是产贝母的地方都有它的踪迹,所以叫它“贝母鸡”。冬季由于高山积雪过厚,难以找到砂砾,这时它就吞吃火炭,因此又名“火炭鸡”,又因它的嘴很坚固,而且前端弯曲呈钩状,很像老鹰的嘴,称为“鹰鸡”。
繁殖期为4—6月。有的雄鸟1月份就开始发情,但大多数在4—5月才发情。这时的雄鸟可以表演一种特殊的求偶飞行,它从陡崖上呈滑翔式俯冲直下,尾羽散开,先是盘旋,然后又俯冲,并伴随着尖厉的叫声。营巢于林下植被较为稀疏的森林中,巢多置于有岩石,灌木或树隐蔽下的地上或大树洞中。
巢较简陋,通常在落叶层上稍呈凹坑处。每窝产卵3—5枚,卵的颜色为棕黄色或黄褐色,布有紫色或褐色斑点。孵化期28天。 绿尾虹雉也是极为稀少的种类,在四川的局部地区尚有一定数量,密度在每公顷0。01—0。1只之间,而其分布的边缘地区数量更少,甘肃境内不超过200只,西藏境内则不足100只。
。
全部
相关知识
介绍一下绿尾虹雉(索图) 爱问知识人
“绿尾虹雉”雉科虹雉属动物
绿尾虹雉人工孵化研究
#0037 绿尾虹雉
绿尾虹雉
陆禽:绿尾虹雉
“国鸟皇后”——绿尾虹雉
“高山彩虹”绿尾虹雉
高原彩虹—绿尾虹雉
“鸟中大熊猫”绿尾虹雉人工繁育取得新突破
网址: 介绍一下绿尾虹雉(索图) 爱问知识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68611.html
上一篇: 四川甘孜州首次拍到成群一级保护动 |
下一篇: 四川綿陽: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