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疫情启示录(完结篇)

疫情启示录(完结篇)

在前四次的分享中,我们认识了物种、了解了人畜共患病、找到了实用的狗狗防御术、还知道我们体内驻扎着免疫力特种部队。面对各种各样的疫情信息,我们需要有独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面对可能存在的威胁,我们应该具有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而面对我们自己的行业,疫情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启示,而是必要的改变和行动。在聊应对野生动物可能存在的疾病威胁的时候,我们更愿意再听听相关从业者的判断和观点.。

有研究指出,目前人类发生的传染病病原体来自动物传染的比例已由过去的68%上升到现在的73%。(数据来《目前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与防控对策》2015年发表,不同研究的说法不一,但基本上超过70%)。面对这个数据,作为户外运动爱好者(也作为相对更有经验的一群人 )也会心有余悸。在过去,我们一直在享受自然的馈赠,虽然在每次出行也做好了各种安全的预案。但是对于野外可能存在传染性疾病,我们的重视程度,相关的预案的级别是不够完善的。因此,我们应该迅速制定可行性的方案。


从物种关联看人类传染性疾病的来源

我们再也不能对渺小的微生物视而不见了,因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才是真正的物种主宰。在《卫报》的一篇研究文章中打捞到了一些惊人的数据:全球76亿人口仅占所有生物量的0.01%。然而,自文明开始以来,人类造成了83%的野生哺乳动物和一半植物的灭绝,而人类饲养的牲畜却比比皆是。庞大的海洋生物仅占所有生物量的1%,绝大多数生命是陆生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八分之一)是深埋在地表以下的细菌。细菌确实是一种主要的生命形式,占所有生命的13%,但植物掩盖了一切,占所有生命物质的82%。所有其他生物,从昆虫到真菌,到鱼类和动物,只占世界生物量的5%。


如今饲养的家禽占地球上所有鸟类的70%,只有30%是野生的。对哺乳动物来说,情况更为严峻:地球上所有哺乳动物中60%是牲畜,主要是牛和猪,36%是人,只有4%是野生动物。

尽管人类在生物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就生物体本身重量而言,人还是微不足道的。病毒的总重量是人类的三倍,蠕虫也是。鱼是人类的12倍,真菌是人类的200倍。

从大数据看,人类只是地球的其中一个物种,而且占比还极小,但却是最有机会接触到各个物种的生物。除了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野生动物在整体生物的占比中也不大,倒是微生物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所以看问题的视角应该转到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病毒并掌握它的传播途径,而不仅仅是在户外。

科学家研究表明,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最适合的生存空间,病毒也不例外,要跨物种传播是不容易的,需要有很多特定的条件才行。因此我们从目前人类社会中常见的人畜共患(与动物接触有关的)疾病有:(数据参考了明尼苏达州卫生署。)

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影响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疾病。它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是由被感染的动物咬另一个动物或人传播的。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一旦出现症状就无法治疗。幸运的是,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狂犬病。

生菌(皮炎芽生菌)
芽生菌病是一种罕见的真菌感染,通常是通过吸入真菌(皮肤芽生菌)的孢子获得的,这种真菌可以在木材和土壤中找到。

鹦鹉热(鹦鹉热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以前称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是导致伴鸟(人类饲养的宠物鸟)和家禽全身疾病的原因。这种疾病通常被称为鸟类衣原体病(也称为鹦鹉热、鸟类病和鹦鹉热)

旋毛虫病(Trichinella spiralis)

猫抓病(Bartonella henselae)

组织胞浆菌病(荚膜胞浆菌)

球虫病(谷热)

从动物中获得的肠道疾病

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沙门氏菌
有些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可以使宠物变得很酷,但它们也可能成为疾病的来源。爬行动物(例如鬣蜥,乌龟,蛇)和两栖动物(例如青蛙和蟾蜍)携带沙门氏菌。

小鸡和小鸭:沙门氏菌
那些可爱的小鸡和小鸭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但它们也可能成为疾病的来源,因此对于那些处理它们的人采取预防感染的步骤很重要。

生物恐怖主义疾病
生物恐怖主义事件中可能使用的疾病清单,根据其传播的容易程度和引起的疾病或死亡的严重程度分为几类。包括炭疽、鼠疫、布鲁氏菌病和Q热。

从下图可以更加清晰和直观的看出这些疾病的传播方式:

(人类接触传染的主要途径,photo by  USGS)

户外人应具有的意识和应对方案

搞清楚野生动物可能潜在的威胁和病毒传播的方式我们会淡定很多,至少消除了一大部分未知的恐惧。而根据我们长期在野外探索的经验和借鉴相关研究报道并结合最实际的户外出行状况,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提前获取准确的信息:我们户外活动的目的是否是疫源地。疫源地是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它包括传染源停留的场所和传染源周围区域以及可能受到感染威胁的人。

(中国鼠疫源地类型分布)

中国目前有11个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在19个省份(自治区),占国土面积的15%左右,主要集中在西北和华北地区。多年的鼠疫监测结果表明,动物间疫情连年发生,人间鼠疫病例1990–2011年共发病851例。另外,便利的交通使鼠疫远距离传播机会增大。

2、与野生动物保持安全距离

人类对野生动物传播传染病的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的认识了解还不够全面透彻,捕捉、食用野生动物极有可能带来新的致病风险。距离产生美,我们要自觉保持与野生动物的“安全距离”,不打扰野生动物栖息、繁殖、活动环境,给野生动物以自由天地,就是为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最有效的屏障。

3、保持个人的户外卫生习惯

我们如果在户外待上一整天甚至更长时间,那么我们的个人的户外卫生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双手,大自然的好奇常常会吸引我们去触碰和感觉,因此我们在用餐前一定要注意洗手(这里推荐迪卡侬的免洗洗手液,携带方便);其次就是在户外的饮水一定要保证是干净的,最好是自带的饮用水,如果必须取用户外的水源那一定要烧开才喝。

(在未来户外过程中,右满舵会选择更加合理和必要的消毒装备)

4、户外活动期间或者回来后进行必要的检查
当我们在穿越灌木丛或者溯溪的时候,我们会跟自然界进行超级亲密的接触。这个时候可能某些生物会被我们“带走”,附着在我们的身上。比如福建地区比较常见的就是水蛭。所以我们如果在户外有比较长的时间,应该检查我们身上是否有被不明生物附着,如果发现已经及时处理,将伤害降到最低。如果出现不明的疹子或者伤口,应该及时询问专业人士或者就医诊治。除此之外,户外的专业配套的装备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科学的穿搭也可以更好的保护我们在户外的行动。

5、万一碰上不友好的野生动物,应该有一套正确的应对方案我们在野外,经常会穿越农村地区,如果不是进入很原始的地段,将很难碰到野生动物,但是狗是比较常见的。现在我们就以狗为例,看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

为了避免被攻击,我们需要做到:

保持冷静,因为越紧张,狗狗越可能把你当成猎物或者敌人;

不要试图跑走,因为看到你奔跑狗狗会把你当成猎物;

站在原地,不要和动物进行眼神交流,让狗不要注意到你;

双手握拳,做好保护的姿势,也避免狗去咬你的单根手指;

分散狗狗的注意力,如果你手上刚好有一个水瓶,往远处扔,如果没有假装蹲下捡东西往远处扔;

指挥狗远离你,用坚定的声音告诉它“回去”或者“离开”

当不可避免被攻击时,我们应该做到:

捍卫自己,对狗狗进行有效的回击,鼻子、头顶、喉咙是狗狗的要害部位,选择这几个地方进行攻击;

喊救命,让队友或者村民及时发现你,并进行解救;

保护面部和颈部,这是我们的要害,避免这两个部位被咬到;

当我们被狗咬后,应该冷静的做到:

及时就医,目前狂犬病疫苗已经比较成熟,如果按时就医,就可以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告诉医生最详细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判断,给你最精确的治疗。

免疫力才是王道
尽管户外活动存在一些可能性的风险,但是只要我们科学防护,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些风险可以降到很低。有效的户外运动也可以很好的提高免疫力,我们免疫力的提高本身就是抵御疾病侵袭的最好屏障。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个研究成果得到例证: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在2008年美国秋冬季节的12周内,他们追踪了1002位年龄在18至85岁之间的健康成年人。

那些身体健康且经常运动的人患感冒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而当他们感冒时,它的严重程度就不那么高了。运动似乎可以将上呼吸道疾病发生率降低18%至67%

运动和增强免疫力之间联系的确切性质仍然是个谜,但可能是每一次运动都会导致免疫系统活动的短暂增加,增加血液中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数量,从而降低人对疾病的易感性。

墨尔本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系的斯蒂芬·特纳副教授说,他对这一发现并不感到惊讶。

他说:“一般来说,您越健康,越容易抵御感染。”

他说,这种作用可能是激素介导的。

他说:“我们知道,经常运动的人血液中的压力激素水平较低,在压力激素水平较低与免疫力提高之间存在明确的联系。”

他认为,这也可能只是因为当人们在锻炼时,他们更可能在户外活动,而不太可能从其他人身上感冒。

尽管大多数人不可能完全避免感冒,但研究结果表明,经常锻炼可以减少一个人感冒的机会,或降低感冒的严重程度。

当然,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每个人免疫力都有一个平衡的状态,这个状态被打破了,就会免疫失衡,出现免疫功能紊乱。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感知和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及时解决存在的隐患,也改善我们的作息和合理的运动,不断提升我们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

疫情的来临,不应该成为恐慌。它让我们重新认识微生物,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树立更好的更完善的更健康的户外运动规则。相信未来我们在户外的行动中会更加自信!

疫情启示录的持续发布,来自右满舵对人类和地球共同繁荣的关切。

2019年4月1日,右满舵发布了【地球目录】,从福州在地的行动开始,致力于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与青少年共同展望未来。

【地球目录】计划:

2020年4月1日,右满舵30%的闲置物品将开放共享;

2021年4月1日,右满舵内部将全面杜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2022年4月1日,右满舵将以『地球目录』的共享资源,个性化支持100个孩子的大愿望和大创造。

是的,要是每个地球公民都能够有意识的“理性使用地球资源”并“尽最大可能的尊重每一个物种”,那么我们的蓝色星球必将走向更加稳定与繁荣。

相关知识

疫情启示录(二)
Chewy宠物行业标杆启示录——如何抢夺跨境电商黄金赛道
动物行为启示录—小鼠篇
疫情期间可以遛狗么 如何帮助爱犬度过疫情
疫情宠物怎样救助
疫情下的宠物救助
疫情期间宠物救助方法
疫情对猫狗有影响吗 猫狗应该如何度过疫情期间
宠物陪你度过漫长疫情
疫情宠物产品设计案例分析

网址: 疫情启示录(完结篇)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17436.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天津市市场监部门回应:“猫咖店为
下一篇: 深度解码宠物经济:吸猫撸狗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