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长总是对教育孩子充满了担忧和焦虑,但大部分家长看不到孩子的行为和自己的教养方式之间的联系。
总是希望给孩子找到一个药方,甚至不惜花大价钱把孩子送去各种训练营集中“修理”,也不愿意想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了,可不可以改进和弥补。
樊登在《陪孩子终身成长》中认为孩子更像是有生命的森林,要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成长。
你能给予的是阳光、雨露、适当的肥料、陪伴和耐心。
为他构建亲子教育的三根支柱: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心态。
其中的第一根支柱是无条件的爱。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呢?
无条件的爱,是指你对孩子的爱里没有交换、没有恐吓,也没有威胁。
只有你无条件地给予孩子爱,孩子才会对你无条件地信任,无条件地依赖。
无条件的爱是不是溺爱?
在我看来,溺爱和无条件的区别是:
溺爱是无论孩子做什么,家长都支持。比如,孩子去跟别人打架,家长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就行,这就是溺爱。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根本没有接受过批评,没有接受过规范,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
孩子的不安全感会更加强烈,他能感觉到大家都不喜欢自己,但又不知道为什么。在他的心中,完全不知道世界的边界在哪里。
他做很多坏事的时候,看到的是父母无所谓的表情,他得到的结论是父母不爱自己、不关注自己。
父母在关键时期和关键问题上没有发声、没有规范、没有边界,孩子就没有安全感,所以无条件的爱绝不是溺爱,无条件的爱中也包含着父母一定要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错误,帮助他规范自己的行为是父母的责任。
起初要告诉孩子,或者严厉地表态:“因为我是爱你的,所以我坚决反对你做这件事,我要跟你好好谈谈这件事。”
谈完事情之后,一定还要再说一句:“虽然爸爸今天批评了你,但是爸爸永远爱你。”
批评绝不是不爱
有一次,我和儿子在小区里散步。看着小区的树,我就跟他聊天,我说:“嘟嘟,你看,有的树长得直,有的树长得 弯。”
他自己就接话说:“长得直的树有人修剪,弯的树好像没人修剪。”
我说:“哦,那你知道爸爸为什么有时候会向你提出要求和意见吗?”
他说:“你在‘修剪’我。”
我说:“你希望自己成为一棵经过修剪,长得直直的树,还是成为一棵没人修剪、弯弯的树?”
他说:“我希望长成一棵直直的树。”
这样的聊天和沟通,都是为了向他传递一个信息:爸爸妈妈批评他、规范他,对他提要求,不是不爱他,这背后没有任何的威胁,只是帮助他成为更加“挺拔”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要帮助孩子成长。这个道理我在孩子2岁的时候,就让他理解了。这样,他就绝对不会把批评视作不爱。
有的家长一批评孩子,孩子就炸了,立即顶嘴说:“我没错,这不能怪我。”
我见过特别多肾上腺素很高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为什么拼命地捍卫自己,说自己没错?
很简单的原因是孩子知道,如果错了,父母就不爱自己了!
孩子最不能承受的就是自己不被爱,所以他绝对不能承认自己错了。
他跟父母斗争到底,用更加叛逆的行为来证明——“我值得你们爱护我”。
我批评嘟嘟的时候,有时候只是一句话,或者是一个眼神稍微示意和提醒一下,他立刻就明白,他绝对不会发怒。他内心笃信,爸爸的批评不是不爱,而是对自己好。所以,我俩可以探讨。
别让“不爱”进入认知
在我家的家庭文化中,从来不会对孩子说,如果他考试成绩好,就给他买什么东西,或者带他去旅游。
我认为,给孩子买东西,带孩子去旅行,都是孩子应得的。
我对嘟嘟往往会这样说:“我是你爸爸,我爱跟你一块儿去旅游。即便你成绩考得很糟,我也不会带别人去旅游。我会去约你们班的学霸一起旅游吗?这多可笑呀。所以无论怎么样,我都愿意带你去旅游,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这就是表达无条件的爱。
当父母能建立这样一套理念的时候,孩子就不会拿学习去向父母要挟和交换了,他的潜意识里也不会认为学习是一件糟糕的事。他认定的是“爸爸爱我,他给我提供的建议是好的”,这就是最根本的逻辑。
无条件的爱就是这么重要。遗憾的是,很多父母还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甚至是父母不生气的时候,也会威胁一下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爱。当我们留意到这样的现象时,才会矫正自己的行为。
有一天,我在机场看到一家三口走在一起。孩子很小,刚学会走路,很可爱。他特逗,一边走路,一边踢一下爸爸,也就是踢着玩。
爸爸没生气,妈妈也没生气,因为场面很温馨,一家人都很开心。
这时候,妈妈讲了一句话:“你再这样踢爸爸,爸爸不爱你喽。”
“不爱”已经成为一些家庭文化里的口头禅,成了我们跟孩子沟通的最简单的方法,张口就是“你这样做的话,没人喜欢你”“我们都喜欢乖孩子,你这样做不乖”,总是不自觉地用“爱不爱”“乖不乖”这样的事来开玩笑。
可是,这些语言会进入孩子的意识里,孩子会觉得“如果我好,他们就爱我;如果我不好,他们就不爱我”。
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我们家里没有这样的语言系统。
全家都不使用“不爱”的语言,孩子有任何情况都会非常坦然地告诉家长。比如,学习的情况,他想要什么,他遇到了什么困难,都可以随口说出来。
无条件的爱没有交换
有的家长经常会与孩子对立,受到孩子的质疑。比如,孩子说:“我们老师说必须这么做!”老师的方法和某句话成为他和你作战的借口。
但在我家,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反过来,孩子常常和我商量:“爸爸,这件事老师让我们那样做,但我想可不可以这样做……”他更相信爸爸。
他经常问我:“这件事我这样处理,爸爸,你觉得对吗?”
他相信我的判断,他知道爸爸爱他,知道爸爸能给他带来很多有效的建议,知道爸爸懂很多道理。
这就是父母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你应该让孩子对你无条件地信任、无条件地依赖,前提是你对他是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里没有交换、没有恐吓,也没有威胁。
只有你无条件地给予孩子爱,孩子才会对你无条件地信任,无条件地依赖。
我们要学会接受不完美,每个孩子一定有不完美的一面,更多地去看孩子好的地方,发现亮点才是推动一个孩子成长、进步的方向。
当家长不断地让孩子身上的亮点变得越来越多时,阴暗的地方就会变得越来越少。
但是,如果你整天眼睛只盯着阴暗的部分,每天都很焦虑,怎么可能表达出无条件的爱?
找到孩子光明的那一面,积极地想办法把它放大,这才是让孩子获得自尊、自信最有效的方法。
勇敢地表达爱,表达出对孩子的欣赏,孩子才能变得更加自信、乐观。
所以,天下的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无条件欣赏和接受的。这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孩子都能走得过去。
影响40,000,000人的领读人樊登给所有渴望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
用无条件的爱、价值感、终身成长的心态,
陪孩子成长有生命力的森林!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应当成为当代父母必修课
你给孩子的爱是无条件地吗?
「无条件的爱」到底从何而来?
五分钟心理学:无条件的爱≠溺爱,我们该如何正确爱孩子?
无条件积极的关注才是无条件的爱
如何培养健全人格?给予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提升自我认同
无条件的爱,和有条件...
培养孩子的主动性,需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网址: 樊登:被父母无条件爱的孩子,生命力更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32299.html
上一篇: 【宽严有度】如何理解爱的无条件和 |
下一篇: 只有女人、小孩和狗会被无条件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