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通常会共患各种精神和/或行为障碍,分为短暂性 TD、慢性 TD(CTD)及 Tourette 综合征(TS)三种亚型[1]。其发病率因研究对象、统计方法及区域性横断面研究等因素的限制,在文献资料中的报道不一[2]。一旦干预不当,病情会迁延至成年,继发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TD 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的观点认为可能与神经解剖、神经生化、免疫、遗传、孕期及围生期环境、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3]。主要表现为突然、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1]。
此外,半数以上的 TD 患者会出现 1~2 种以上的精神神经共患病或行为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行为/障碍(OCB/OCD)、学习困难、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自残或自杀行为等[1]。
01
TD 的传统治疗手段
TD 的治疗手段包括心理教育、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脑部深刺激[4]四大类。其中,心理教育主要应用于早期治疗;药物干预主要针对心理或行为干预无效的中重度患者,但不良反应较为明显,用药需谨慎;而脑部神经刺激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且对于儿童患者的对应研究因涉及伦理问题进展有限。
行为治疗是减轻抽动症状及其共患病、改善社会功能的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其中,综合行为干预疗法(CBIT)是目前循证证据级别最高[4]的行为干预治疗模式,被多个指南[5-7]列为心理干预疗效不足时的首选治疗方案。
CBIT 改善患儿抽动症状及行为问题
在 Kang NR 等人 2022 年发表的一项针对 30 名慢性 TD 或抽动秽语障碍患儿进行的对照研究[8]中,CBIT 组共计入组了 18 名患儿(平均年龄 11.5 岁),接受为期 8 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前后的 YGTSS(耶鲁全球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整体损害评分(17.22 vs 8.33,p = 0.005)和严重程度评分(32.06 vs 20.33,p = 0.004)均取得显著下降;CBCL 评分(儿童行为检查表)对比显示,在干预前后,CBIT 组的变化为 60.06 vs 56.67(p = 0.024),而对照组仅为 57.17 vs 51.75(p > 0.181)。
评价效果与药物治疗相当,CBIT 可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在一项针对中国患者进行的 RCT[9]中,37 名年龄在 6~16 岁之间的受 TS 和 CTD 影响的门诊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 CBIT 治疗(n = 22)或单独接受 PT(药物治疗)治疗(n = 15),分配到 CBIT 组的患者进一步分为单独接受 CBIT 治疗组(n = 12)和 CBIT + PT 组(n = 10),治疗 10 周后,使用 YGTSS 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治疗后抽动严重程度均显著降低,减轻抽动严重程度方面,CBIT + PT 可能并不优于单独 CBIT,与 CBIT + PT 组和单独 PT 组相比,CBIT 单独治疗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优势。CBIT 疗法对于中国患儿来说同样有效。
CBIT 助力长期获益,随访 10 年以上 YGTSS 评分仍保持稳定
在一项平均随访时间为 11.2 年的 RCT[10]中,CBIT 相较于心理教育和支持治疗(PST)显示出了更稳定的治疗有效性。虽然治疗后 CBIT 组和 PST 组均有 YGTSS 评分上的改善(整体抽动评分 12.18 vs 14.05;损害评分:6.90 vs 7.00),但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在两组患者基线水平相近(整体抽动评分:24.98 vs 22.88;损害评分:23.95 vs 21.66)的情况下,PST 组评分反弹至基线范围,而 CBIT 组能够保持评分处于低水平范围(整体抽动评分:12.74 vs 21.38;损害评分:8.90 vs 12.00)。
02
当前治疗格局下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
尽管 CBIT 被证实在抽动障碍的治疗中疗效确切且可以实现长期获益,被国内外多项指南[5-7]纳入推荐,但在具体的临床治疗中,由于专业行为治疗师的缺乏,抽动障碍患者真正被提供行为治疗的频率很低,可及性差[11]。我国的 CBIT 起步晚,发展仍不充分,可及性差的问题更为明显。目前国内的 CBIT 仅在个别大城市的儿科精神卫生中心提供,有46%的临床医生尚无机会得到专业的 CBIT 培训,76% 的儿童患者和 83% 的成人患者表示未接受过行为治疗[12,13]。
如何破局?如何改变当前治疗格局下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一直以来都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我国研究者的步伐也从未停止。
03
数字化创新模式实现线上 + 线下联动,有效提高治疗可及性
基于传统行为干预治疗存在的局限性,从根本上提高 TD 患者行为干预的治疗可及性是重中之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都相继在提高 TD 患者行为干预可及性方面进行了探索。此前,在国外 2022 年公布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14]就已证实数字结合 CBIT 的疗效,其结果显示线上治疗的创新模式取得了与面对面 CBIT 治疗相当的治疗效果,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我国学者的步伐也从未停止。为解决我国 TD 患者行为干预治疗普及率低、临床医生无法接触 CBIT 培训的困境,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研发团队经过不断地探索,创新性地提出了数字化模式结合专业筛查评估标准和科学权威保障的 E-CBIT 方案。并且在政策的支持下,数字疗法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15]。
该疗法通过亲子互动、家庭支持和社群支持来干预训练,根据筛查评估结果采集多维度数据,建立抽动障碍专业干预方案,引入游戏化神经心理范式,监测患者的病情波动,建立动态化规范管理模式。
04
总结
1. TD 的发病机制目前并没有被完全阐明,但儿童青少年时期如果没能实现有效干预,则会在成年之后继发一系列家庭及社会心理问题,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寻找一种疗效确切、副反应小的针对性治疗手段,是临床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CBIT 作为目前 TD 干预治疗中循证级别最高的行为疗法,已被纳入多个国内外指南[5-7]推荐作为 TD 患者治疗的首选。但由于大部分临床医生没有机会接触到 CBIT 培训,专业行为治疗师的数量有限,患者接受行为治疗的实际临床可及性在国内和国外都很低,因此,对于我国 TD 患者,还存在着巨大的治疗需求未被满足。
3. 作为即将在国内首个发布的儿童抽动障碍线上干预方案,E-CBIT 方案通过建立多维度筛查、游戏化干预、疗效评估随访机制,弥补了传统线下 CBIT 方案可及性差、治疗普及率低的短板,实现全病程儿童档案管理,通过线上自助式的创新形式,在节约成本及治疗负担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轻-中度患儿的早期干预,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2024 年 7 月 21 日,金赛药业将邀请多位儿童抽动障碍领域的权威专家,举办 E-CBIT 新品发布会,共同聚焦抽动障碍的前沿治疗及学术进展,探讨 E-CBIT 在满足我国临床需求方面的潜力,推动儿童抽动障碍研究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会议精彩抢先看:
1
大咖领衔
本次大会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刘智胜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孙锦华教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崔永华教授等儿童抽动障碍领域的多位专家大咖到场,就儿童抽动障碍领域的研究进展及 E-CBIT 的治疗价值等热点问题进行分享。
2
前沿更新
本次大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将会汇总国内外多项经典研究案例,畅聊 TD 的治疗发展史,从 CBIT 到数字结合 CBIT,深入探讨新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未来发展前景,并结合我国患儿的具体特点,发布符合我国患儿的 E-CBIT 新疗法,加快推进我国 TD 患儿的早期干预及全流程动态化管理。
3
精彩互动
本次会议特别设立专家讨论环节,共邀请国内该领域的 20 多位专家学者,立足我国抽动障碍治疗现状,就 E-CBIT 的未来应用前景及如何实现患者治疗可及性和全病程档案管理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即可预约报名 ▼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策划:sober
项目审核:申婷婷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卢青,孙丹,刘智胜.中国抽动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 36(9):7.
[2]刘智胜.儿童抽动障碍的发展历程与研究展望[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4,39(4):258-261.DOI:10.3760/cma.j.cn101070-20230919-00211.
[3]孙丹,辛莹莹,钱乔乔.儿童抽动障碍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4,39(4):262-265.DOI:10.3760/cma.j.cn101070-20230919-00212.
[4]辛莹莹,孙丹,刘智胜.Tourette综合征及其他抽动障碍心理干预的欧洲临床指南(2021版)解读[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8):596-600.DOI:10.3760/cma.j.cn101070-20211210-01450.
[5]Liu ZS, Cui YH, Sun D, Lu Q, Jiang YW, Jiang L, Wang JQ, Luo R, Fang F, Zhou SZ, Wang Y, Cai FC, Lin Q, Xiong L, Zheng Y, Qin J. Current Statu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 for Tic Disorders in China. Front Psychiatry. 2020 Aug 13;11:774. doi: 10.3389/fpsyt.2020.00774.
[6]Pringsheim T, Okun MS, Müller-Vahl K, Martino D, Jankovic J, Cavanna AE, Woods DW, Robinson M, Jarvie E, Roessner V, Oskoui M, Holler-Managan Y, Piacentini J. Practice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summary: Treatment of tics in people with Tourette syndrome and chronic tic disorders. Neurology. 2019 May 7;92(19):896-906.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7466.
[7]Andrén P, Jakubovski E, Murphy TL, Woitecki K, Tarnok Z, Zimmerman-Brenner S, van de Griendt J, Debes NM, Viefhaus P, Robinson S, Roessner V, Ganos C, Szejko N, Müller-Vahl KR, Cath D, Hartmann A, Verdellen C. European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ourette syndrome and other tic disorders-version 2.0. Part II: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22 Mar;31(3):403-423. doi: 10.1007/s00787-021-01845-z.
[8]Kang NR, Kim HJ, Moon DS, Kwack YS. Effects of Group Comprehens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Tics in Children With Tourette's Disorder and Chronic Tic Disorder. Soa Chongsonyon Chongsin Uihak. 2022 Oct 1;33(4):91-98. doi: 10.5765/jkacap.220013.Xu W, et al. Front Psychiatry. 2022 Nov 11;13:997174.
[9]Xu W, Ding Q, Zhao Y, Jiang W, Han J, Sun J. A preliminary study of comprehens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tics in Chinese children with chronic tic disorder or Tourette syndrome. Front Psychiatry. 2022 Nov 11;13:997174. doi: 10.3389/fpsyt.2022.997174.
[10]Espil FM, Woods DW, Specht MW, Bennett SM, Walkup JT, Ricketts EJ, McGuire JF, Stiede JT, Schild JS, Chang SW, Peterson AL, Scahill L, Wilhelm S, Piacentini JC. Long-term Outcomes of Behavior Therapy for Youth With Tourette Disorder.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22 Jun;61(6):764-771. doi: 10.1016/j.jaac.2021.08.022.
[11]Anderson SM; Tics and Tourette Around the Globe (TTAG) representing Tic and Tourette Syndrome (TS) patient associations around the world. European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ourette Syndrome and other tic disorders: patients' perspectives on research and treatment.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22 Mar;31(3):463-469. doi: 10.1007/s00787-021-01854-y.
[12]Ganos C, Sarva H, Kurvits L, Gilbert DL, Hartmann A, Worbe Y, Mir P, Müller-Vahl KR, Münchau A, Shprecher D, Singer HS, Deeb W, Okun MS, Malaty IA, Hallett M, Tijssen MA, Pringsheim T, Martino D; Tic Disorders and Tourette Syndrome Study Group of the International Parkinson and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Patterns in Tic Disorders Among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Members. Tremor Other Hyperkinet Mov (N Y). 2021 Oct 28;11:43. doi: 10.5334/tohm.656.
[13]刘智胜.儿童抽动障碍(第三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14]Haas M, Jakubovski E, Kunert K, Fremer C, Buddensiek N, Häckl S, Lenz-Ziegenbein M, Musil R, Roessner V, Münchau A, Neuner I, Koch A, Müller-Vahl K. ONLINE-TICS: Internet-Delivered Behavior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Tic Disorders. J Clin Med. 2022 Jan 4;11(1):250. doi: 10.3390/jcm11010250.
[15]李静雯,李曼,任海英. 数字疗法的应用现状研究[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2(2):83-87. DOI:10.12267/j.issn.2096-5931.2022.2.014.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多动症干预策略:改善生活方式与行为干预
宫颈炎症的心理干预治疗研究.pptx
高血压患者的生活干预治疗
小学心理干预方案
精准干预:治疗病理性心肌肥大的新策略!Circulation杂志刊发阜外医院王利团队重磅研究
护理干预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学生心理干预措施方案(精选12篇)
宠圈人必看!首部《中国宠物营养与喂养指南》简本即将重磅发布
有哪些常见的行为干预治疗方法
住院患者走失风险人群识别及干预策略
网址: E-CBIT 方案即将重磅发布,有望重塑 TD 患者的行为干预新格局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97872.html
上一篇: 已知R1=5Ω,R2=2Ω,US |
下一篇: 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症…连医生都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