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短肠综合征检查

短肠综合征检查

短肠综合征检查

短肠综合征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放屁多是肝生病了吗?

病请描述:吴欢  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主任医师  上海市杰出专科医生 最近媒体关于放屁多是肝不好的话题十分热门。作为临床一线医生,一开始听了没当回事,但是问的患者多了,疾病恐慌的人多了,网上自媒体宣传的多了,不免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放屁多是肝不好吗?” 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许多人听到这个讲法觉得好笑。但是,我们的老祖宗就是这么聪明,他们花四五百年研究出来的理论,已经被现代科学验证,我们现在有“肺肠轴理论”。从胚胎发育的角度来看呼吸道上皮和腺体由原肠内胚层分化而成。肺、气管与肠的结构来源是相同的。从气体排泄途径看,胃肠道内气体主要依靠肠壁血液循环吸收,由肺部排出。肠内气体由肺部排出的量较由肛门排泄的量高出20多倍。如肺部出现肺炎或支气管哮喘、慢阻肺、呼衰等病变时,胃肠道气体通过肺的排泄也受到影响,因而引起腹胀放屁多。保持大便通畅排气可改善微循环和肺功能,促进病灶清除。因此,任何能引起气体来源增多,呼吸排出减少的因素都会使肠道内气体变多,导致屁多。放屁是消化系统运行的正常生理现象,每人每天大约释放13-21个屁都是正常的(具体多少因饮食、人种、生活习惯不同,目前没有统一国际标准),若超出自己既往每日的放屁频次,可称为屁多。而屁臭是因为食物含有较多的硫或异味食物。 正常人的消化道每天都会产生气体,胃肠道中的气体一方面是外来的,另一方面是肠道自身产生的。外来的从口而入,如人进食时讲话、进食太快、嚼口香糖、婴儿吮吸奶水,使得口水、食物夹杂了空气被吞咽下去,会使肠道气体增加放屁多。 自身产生的又分几种情况,一种是饮食生活造成的,如有摄入不易消化或产气过多的食物,如蚕豆、大豆、蛋白粉等豆类食物富含低聚糖、水苏糖、棉子糖,在肠道细菌的分解下都可以产生大量的气体,所以进食过多的豆类食物容易引起腹胀,导致屁多。洋葱、大蒜、大葱、韭菜、青椒等气味重的蔬菜,或者植物纤维特别多的竹笋、芹菜、草头等、乳制品如牛奶、酸奶、驼奶、羊奶等乳糖不耐受,也会导致肠道气体增加放屁多。腹部运动增加如吸腹运动、肚皮舞、直腿抬高等会增加腹腔压力,刺激肠道蠕动而增加放屁。患者接受肠镜检查时,由于被注入大量气体扩张肠管,检查完当天会出现屁多排出检查时的气体,属于正常现象。 另一种药物造成的,如碳酸氢钠(苏打片、碳酸饮料、气泡水)、碳酸钙(补钙片剂)等抗酸剂可与胃酸发生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引起腹胀,从而导致屁多。便秘使用泻药的;抗生素的大量、长时间使用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中药的理气药如莱菔子、枳实、厚朴,通便药如大黄、芦荟、番泻叶等会促进肠蠕动增加;保健品中膳食纤维、减肥产品等等都会导致放屁多。 以上都是生理性的放屁多,不需要特别处理,如果觉得尴尬不好意思,就改变饮食生活习惯减少放屁多。其实,这种肠道蠕动快并不是坏事,它有利于食物排泄防止便秘,肠道自身蠕动有利于脂肪消耗避免肥胖,排气多防止肠梗阻,对于长期就坐便秘、肚子越来越大的人来说还是好事情。 还有就是疾病造成的,如消化道疾病是导致放屁多最常见的原因,胃肠道炎症或肠道菌群紊乱引起消化道内气体增多,或肠壁吸收气体的功能发生障碍。常见疾病有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道肿瘤等。呼吸衰竭会引起患者胃肠道内的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受阻,导致屁多;心力衰竭、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腹膜炎等疾病发展到严重程度后可导致患者出现屁多等消化道症状。当放屁突然增多、腹胀、腹痛,或伴随恶心、呕吐、烧心、腹泻或便秘、便血、体重减轻等症状,可怀疑因疾病引起的病理性屁多,应及时就医,进行生化和胃肠镜B超等详细检查。这类患者多有长期的慢性病,放屁多是基础疾病加重的表现。如果初次发病,改变饮食生活习惯仍不能缓解放屁多,则要进一步检查。 所以,一般没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放屁多不是肝脏疾病造成的,大家不要以讹传讹,避免出现疾病恐慌症。

吴欢 2024-03-28阅读量529

生长激素的认识误区-刘应科

病请描述:生长激素的认识误区 刘应科 生长激素是一个明确具有促生长的药物,国外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国内大约也有40年的历史,且国内率先研发并上市长效生长激素,相关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大肠杆菌体外合成技术的使用,外源合成的生长激素基本跟人体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同源,因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很多家长并不完全了解生长激素,对使用生长激素存在很多的疑虑,甚至是“谈素色变”,因为,常识知晓激素是有很大危害的。俗不知,同是激素,跟糖皮质激素比较,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类型。 今天我们就全面谈一谈生长激素的相关认识误区,建议宝爸宝妈们赶紧收藏! 01 生长激素是“增高神药” 任何药物都有严格的适应症,不可能是万能的,导致矮小的原因很多,生长激素并非是矮小症的万能“增高神药”,它的使用是有严格适应症的,目前可用生长激素治疗的导致身材矮小的疾病有生长激素缺乏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移植前、特纳综合症、Prader-Willi综合症、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小、短肠综合症、SHOX基因缺失、Noonan综合症。 而对于青春期正常儿童的促长、青春期早发育儿童的促长、青春期性早熟儿童的促长、或者青春期这些疾病以外儿童的促长是不包括在明确适应症里面的。这些情况下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严格进行安全性、必要性、可行性等多方面评估,才能确定是否可以使用生长激素进行促长,并不是想长高就可以使用生长激素。 02 生长激素会导致孩子肥胖 很多家长谈激素色变,认为激素会导致肥胖,会导致满月脸、水牛腰,影响孩子的美观,所以比较抵制使用生长激素,但是其中的激素指的是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有良好的抗炎、免疫抑制、抗毒素作用等,长期应用确实可能引发满月脸、水牛腰、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但并不是所有的激素都是糖皮质激素,因为不同的激素,作用机理和生理作用也是不同。临床使用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与人体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同源,生长激素不但可以促进软骨生成,还可以促进肝、骨骼肌摄取和氧化脂肪,促进脂肪分解。所以生长激素是不会让人变胖,反而会让人变瘦。 03 生长激素会导致骨龄提前 矮身材儿童骨龄常常落后于实际年龄,尤其是生长激素缺乏儿童骨骼发育也会相较正常发育迟缓,骨龄一般会落后于实际年龄。接受生长激素治疗后,随着骨骼发育,身高增长加快,骨龄也会逐渐与实际年龄持平。但是,并不是生长激素治疗后导致了骨龄的提前,而是经过接受治疗后,孩子的生长速率加快,骨龄逐渐趋于正常。本身而言,生长激素不会加速骨龄的增长。 04 生长激素会影响孩子的性发育 性发育是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来控制的,直接促进性发育的激素是性激素。生长激素虽然也是由垂体分泌的,但它并不参与性发育的调节,也不会影响性激素的分泌。因此,使用生长激素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性发育。 05 生长激素会致癌 目前,尚无任何证据表明生长激素治疗会增加新发肿瘤或肿瘤复发的风险。但根据国外数据库的资料显示,生长激素治疗不会增加新发恶性肿瘤和白血病的风险,对肿瘤已治愈者,也不会增加颅内和颅外肿瘤复发的风险, 包括白血病。 06 生长激素会诱发糖尿病 生长激素治疗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小于3%,绝大多数患儿在生长激素治疗中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目前报道生长激素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确实有对人体糖代谢的的影响,长期治疗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但多为可逆的。国外数据库数据也表明生长激素治疗并不增加1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只要严格监测用药反应,对糖代谢的影响是可防、可控的。 生长激素在临床上使用已经很多年了,临床上偶发的副作用主要为头痛、糖代谢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多具有可逆性,在短期或停药后可自行缓解,这些副作用并不会对孩子造成终生伤害。 在生长激素治疗前,医生也会对儿童进行病史、家族史、甲状腺功能、糖代谢、垂体磁共振等多方面的检查, 综合考虑是否需要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也会进行定期的复查,及时了解安全性与疗效,及时调整生长激素,甚至停止生长激素。

生长发育 2024-01-30阅读量1552

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放射性肠...

病请描述:天津市南开医院   杨士民 我院2000年8月一2006年1月共收治12例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2例,女10例;年龄37~66岁,平均(50±8)岁。原发病:宫颈癌6例,直肠癌3例,子宫内膜癌2例,卵巢癌1例,均曾接受手术治疗。所接受的放疗剂量具体不详,放疗结束至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发生时间为3个月~10年,平均(27±38)月。 1.2治疗方法12例中有6例为不全性肠梗阻,行择期手术,6例经胃肠减压、石蜡油、中药胃管注入、肥皂水灌肠及穴位封闭等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48—72 h【2|,梗阻症状不缓解行急症手术治疗。术前尽快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等,行钡灌肠检查,排除结肠病变。术中所见:肠管多段、广泛紧密粘连,近段小肠扩张,远端小肠空虚,病变肠管多位于距回盲部100 cm范围内,以回肠为主,位于盆腔内,病变肠管呈灰白色,肠壁显著增厚,肠管缩短,肠袢相互粘连或与腹壁、盆壁及盆腔内脏器粘连,粘连严重的肠管之间无明确的分界,呈薄疤痕样“愈合”状态。大部分患者盆腔外观犹如一整块灰白的组织,膀胱、盆腔脏器、直肠与盆腔的小肠之间无明显间隙,呈“冰冻骨盆”状态。粘连区肠管无法游离或分离,无法分清小肠的近段和远端。手术方法:3例行病变小肠切除,小肠端端吻合术;3例行回肠横结肠侧侧捷径吻合术;6例行回肠升结肠侧侧捷径吻合术。12例均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术。具体方法:在空肠近段约15cm造瘘或经胃造瘘,置人M—A内支撑管,支撑管长3.4 m,外径0.3 cm,或切除阑尾,经其残端口造瘘置管引3。 2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为3—9 d,平均(5±2)d。术后经全消化道造影,显示钡剂通过顺利,拔除肠排列管,时间为11~30 d,平均(21±6)d。住院时间为22~41 d,平均(29±5)d。术后肠瘘发生率为25%(3/12),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6.7%(2/12),经治疗后痊愈。本组12例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2年,2例因肿瘤复发死亡,其余无肠梗阻再发。 3讨论 3.1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的特点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多与照射的部位、放射剂量有关,妇科肿瘤及盆腔肿瘤术后,肠粘连将小肠固定于盆腔,当对盆腔及下腹部照射时,末段回肠由于受到盲肠的相对固定作用,可能遭受接近盆腔剂量的放射性损伤,尤其是经阴道照射时,直肠及任何粘连于盆腔底部的小肠肠管,都会受到放射性损伤。本组12例均为盆腔及妇科肿瘤,病变肠管以盆腔内回肠为主。目前理想的肿瘤细胞杀灭剂量与正常组织的最大耐受剂量之间的安全范围很小,剂量越大,发生放射性损伤的危险性越高l4|。当联合化疗时,则加重这种损伤。 电离辐射对肠道有双重损伤作用,包括直接损伤和进行性血管炎所致的间接损伤,因此分为急性放射性肠炎和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多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便血、恶心、呕吐及肛门会阴部坠胀不适。后期多表现为肠梗阻、肠瘘、出血、肠坏死等,最常见的是肠梗阻。主要是由于进行眭血管炎导致小肠终末小动脉和小动脉闭塞,小静脉因管腔被泡沫细胞和纤维斑阻塞而发生闭锁。弹性纤维和蛋白原性血栓将更小的脉管阻塞,这些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肠管缺血,使小肠粘膜萎缩变薄,粘膜下层致密纤维化,浆膜纤维化增厚,小肠无规则粘连及萎缩狭窄改变了小肠正常的解剖关系,使肠管间无明显间隙,形成“板状粘连”或“冰冻骨盆”,这些病理变化不同于术后一般的粘连性肠梗阻,表现为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本组有6例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48~72 h不见缓解,最后急症手术治疗。 3.2术前准备多数放射性肠炎合并不全性肠梗阻不属于急症,本组中有6例不全性肠梗阻患者可以得到充分的营养支持治疗,而对于不能缓解的肠梗阻,应尽快纠正水、电解质失调及低蛋白血症等,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对手术的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消化液分泌,缓解腹痛、腹泻的临床症状,有时可在营养支持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进一步减少消化液分泌,促进病变肠粘膜的修复倒5。术前常规行钡灌肠检查,以排除结肠器质性病变如结肠肿瘤,及结肠功能性病变如便秘等。如条件允许,应行泛影葡胺的小肠系造影检查,了解病变部位。 3.3手术要点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解除肠道梗阻,恢复肠道功能,预防再次梗阻。放射性肠炎为一个持续的慢性病变过程,患者多为营养状况差,尤其是急症手术患者,对手术耐受能力差,因此手术时间要求尽量短,手术骚扰尽量小。对于粘连固定于盆腔的小肠袢,游离可能极其困难,强行分离会造成肠管破裂,甚至损伤乙状结肠、膀胱等重要脏器。因此自屈氏韧带向下游离200 em以上的小肠,估计术后不会出现短肠综合征,即可选择性小肠横结肠侧侧捷径吻合术。如条件不允许,可行小肠升结肠侧侧捷径吻合术。由于升结肠距放射源较近且位置固 定,小肠升结肠吻合口易出现愈合差,甚至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本组的3例吻合口瘘均发生在小肠升结肠吻合口。当然,如果术中发现病变肠管粘连不严重,还是应行病变肠管切除、一期吻合术。这样可防止术后盲袢综合征的发生。本组中有2例因条件好,行病变肠管切除、一期吻合术,预后良好。对于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预防术后梗阻再发是一个难点,一旦复发,治疗更加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在解除肠道梗阻的同时,对小肠进行肠内置管排列,相邻小肠肠管粘连[6]6,使肠道保持永久通畅。在放置肠排列管的同时,经排列管对肠道内进行减压,对于破裂的肠壁进行修补,这样可减少腹腔污染的机会,但本组中仍有2例腹腔感染。 3.4术后并发症近期并发症主要有两种:(1)肠瘘。本组共发生3例,均为梗阻未解除而行急症手术的病例,且均发生于小肠升结肠侧侧吻合口。急症手术不能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肠道内容物较多,增加手术污染机会,且全身营养状况差,升结肠易受放射损伤,吻合口愈合能力差。但只要引流通畅,并不需要再次手术引流,3例均于引流后愈合。(2)腹腔感染。本组中发生2例,主要是由于分离粘连的肠管时,出现肠管破裂,造成肠内容物污染腹腔,与手术操作时问长有一定的关系。应尽量使急症手术转为择期手术,围手术期积极的营养支持,增强机体 愈合能力和抵抗能力。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是一种复杂的肠梗阻,一旦出现,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避免急症手术,捷径手术+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是有效的手术方式,所留小肠应尽量多,防止远期出现“功能性”短肠综合征。 参考文献: [1] 杨士民,周振理,殷铭,等.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13(3):212-214.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胃肠吻合专家共识(2008)[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0):810-813.

汇聚专家共话临床 2022-10-09阅读量2435

医院延迟血运重建会增加急性肠...

病请描述:医院延迟血运重建会增加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术后死亡和短肠综合征的风险 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是一种外科急症,治疗延误与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虽然缺血持续时间作为 AMI 结局的决定因素是众所周知的,但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基于医院的延迟血运重建的决定因素及其对 AMI 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所有在 2010 年至 2020 年间从多中心医院系统接受任何 AMI 手术的患者根据就诊后肠系膜血运重建的及时性分为两组。早期血运重建 (ER) 定义为在患者就诊 ≤12 小时内进行血管会诊,以及血管手术在患者初次手术时进行。 延迟血运重建(DR)被定义为延迟血管会诊或血管手术。对人口统计学和术后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审查。分析了 DR对主要术后结局的影响,包括 30 天和 2 年死亡率、肠切除总长度和短肠综合征的发展。单独延迟血管会诊、单独延迟血管手术的影响,共分析了 212 名患者。 99 名患者接受了 ER,而其余 113 名患者在住院后经历了 DR。在 DR 组中,55 名患者(25.9%)延迟了血管会诊,37例(17.4%)患者推迟到初次手术后才进行血管手术。51 名患者 (24.0%) 在入院期间从未进行血运重建。DR是30天(优势比 [OR],2.09;95% 置信区间 [CI],1.4-4.9;P  = .03)和2年死亡率(风险比,1.55,95% CI, 1.0-2.3;P  = .04) 的显著预测因子。多因素分析显示,DR 与增加的肠切除术长度 (OR, 7.47; P < .01) 和术后短肠综合征 (OR, 2.4; P = .03) 独立相关。 当对亚组分析进行单独检查时,延迟血管会诊(OR,3.38;P  = .03)和血管手术(OR,4.31;P  < .01)均独立增加了 30 天死亡率的风险。AMI 后未行肠系膜血运重建出院与增加的短肠综合征风险(OR,2.94;P  < .01)和晚期死亡率(风险比,1.60;P  = .04)相关。 延迟血管会诊和血管手术都是 AMI 患者术后死亡率和短肠综合征的重要医院决定因素。应建立基于时间的管理方案,强调血管外科医生的常规评估和早期、明确的肠系膜血运重建,并广泛应用于所有临床疑似 AMI 患者。 文章重点: • 研究类型: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 主要发现:在接受急性肠系膜缺血 (AMI) 手术的 212 名患者中,113 名患者 (53.3%) 因血管会诊或血运重建手术较晚而在医院就诊后出现肠系膜血运重建延迟。这些延迟与预测的 30 天(优势比 [OR],2.09;P  = .03)和全因 2 年死亡率(风险比,1.55;P  = .04)显著相关。血运重建延迟也与总肠切除长度(OR,7.47;P  < .01)和术后短肠综合征风险(OR,2.4;P  = .03)独立相关。 • 重要信息:早期和常规血管外科会诊和明确的肠系膜血运重建可能会减轻疑似 AMI 患者的预后。基于时间的 AMI管理方案需要明确定义并广泛实施于所有潜在AMI患者。 急性肠系膜缺血 (AMI) 是一种高敏锐度的外科急诊,与高早期死亡率相关,据报道在 25% 至 70% 之间,幸存者的长期预后较差。 尽管放射影像技术取得了进步,并且这些患者的手术管理发生了许多变化,如整合损伤控制手术、增加血管内和逆行开放式肠系膜支架技术的应用,AMI的死亡率在过去 20 年没有明显改善。先前旨在确定 AMI 中基于医院的可改变危险因素的研究表明,手术时机是预后的重要预测因素。 手术时间延迟被证明与 AMI 死亡率增加有关,但尚不清楚这种关联是否与缺血性肠切除术、肠系膜血运重建术或两者的及时性有关。此外,尽管及时的血运重建被描述为 AMI 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在诊断为AMI的患者中,早期和晚期或没有肠系膜再灌注的患者之间的结果数据仍然缺乏。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基于医院的血运重建时间延迟对 AMI 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AMI 既是外科急症,也是血管急症。尽管及时的肠系膜血运重建已成为 AMI 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已发现血管机构和外科医生之间的血运重建策略存在很大差异。 作者描述了他们在 AMI 手术管理方面的经验,并评估了过去十年中基于医院的时间延迟对九家医院的多中心医院系统内结果的影响,这是迄今为止最现代和最大的 AMI 系列之一。 AMI 患者肠系膜血运重建的时间延迟,由血管会诊和血管手术的延迟引起,与较高的 2 年死亡率、总肠切除长度和短肠综合征风险增加相关。 这为建立一个基于时间和全系统的AMI管理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测量从就诊到肠系膜再灌注时间。它还将建立血管外科医生早期常规评估的标准,并在适当时实施明确的血管重建术,对所有临床疑似 AMI 需要手术的患者,不迟于初次手术。

吕平 2022-04-02阅读量8529

短肠综合征检查相关医院 更多>

Copyright © 2024 GUA HAO(HANG ZHOU)TECH

相关知识

短肠综合征检查
肠易激综合征症状
犬猫短肠综合征的治疗及营养管理
过敏性肠综合征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综合征肠鸣吗胃疼?
小知识: 肠易激综合征 (IBS)
短肠综合症怎样治疗、详细点、加分
肠激惹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肠易激综合征

网址: 短肠综合征检查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70015.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短肽型肠内营养剂百普素用于短肠综
下一篇: 一种治疗麻醉剂性肠综合征的药物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