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行为分析(简称ABA) 是一门关于行为规律的社会科学, 其主旨在于分析并改善具有社会意义的、可观察可测量的、有客观规律的人类行为。在操作的层面, ABA有不同的干预方法, 其中包括但又不限于单元教法或分段回合教法(简称DTT) 和关键性技能训练法(PivotalResponse Treatment, 简称PRT )。
DTT在ASD干预领域贡献突出,特别是在ASD患儿干预的早期采用密集型分布的训练,可以使ASD患儿在基础技能上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在训练后期其弊端也逐渐显现。例如DTT是干预的患儿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模式,训练出来的患儿往往比较机械化,不能灵活变通,缺乏主动性,动机不够明确;在技能保持方面也比较差,很容易忘记已经学会的技能,所学技能不能很好地运用于日常生活情境中,泛化差;对辅助的依赖性较强,训练出来的患儿往往需要在辅助或线索提示才有正确反应;另外,训练时在固定的室内环境中要求他们坐在椅子上面对训练者,按训练者的要求完成任务,患儿会表现出逃避或者其他行为且也不太喜欢这种训练模式。为了解决DTT的某些局限性,研究者们在强调以实证为基础的行为原理的同时,研发出了关键反应训练法(PRT) 。
PRT自然教学策略基于应用行为分析原理,同时又汲取了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情景教育方法的有关内容的自然教学方法。即在家长最大范围和力度地积极参与下,用关键性技能的程序和策略在自然环境里教导学生的关键性技能,由此促进患儿社交技能、语言、认知和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发展。其前身为自然语言范式(N L P)。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PRT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治疗有了长足的发展,它是基于科学的、持续发展的ASD患儿的教学方法。
从本质上看,PRT属于自然情境教法中的一种,其在操作步骤上与自然情境教法基本相同。
在自然情境中执行应用行为分析的原则。相对于回合式操作教学法而言,关键性技能训练法更强调在自然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中训练孤独症儿童,强调尽量安排通儿童加入到训练过程中,以发挥示范与强化作用。
强调关键性技能的学习。凯戈尔根据行为心理学关于行为群和行为泛化的理论,提出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要注重关键性行为的训练,因为对关键性行为的掌握有可能扩展到该行为群中的其他技能上。凯戈尔根据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关键性技能主要包括四个领域:动机、对多重特性的反应、自我管理、主动性沟通。
(1)动机:激发孤独症儿童对人的回应,提升回应及适当回应的次数,减少回应延迟的情况,提升情感能力,增强主动性。动机性因素包括儿童的选择,任务转换,新旧技能交替,直接自然性强化,强化努力。
(2)对多重特性的反应:降低儿童在区辩环境刺激的多重相关特征时的过度选择。干预策略包括直接教导和刺激内提示。直接教导:在了解环境时提供广泛的线索提示,为儿童对多重线索进行反应提供机会 (提供两种或更多分辨性特征,合适时使用形容词);当儿童学习辨别时,要求儿童正确反应的特征可以增多,如在蓝色大球、蓝色小球或红色大球中选择出蓝色大球。刺激内提示:通过操作环境和刺激本身的因素给予提示;先夸大提示,然后逐渐减少刺激的相关提示;用于刺激过度选择性问题的具体表现。
(3)自我管理:积极行为支持策略用于减少儿童的问题行为,同时教授儿童用相同功能性的替代行为;也用于通过提升儿童适宜的积极行为,改善儿童行为缺陷的状况。教导儿童辨别自己的行为,然后决定一个行为发生与否;教导儿童监控、记录行为的发生,然后得到奖励;教导儿童观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监察、调整及强化自我行为的能力。
(4)主动性沟通:是社会性沟通目标的独立组成部分,是儿童用语言性或非语言性的方式发起或改变互动的方向,是儿童引导另一个人的任何功能性的沟通。例如,儿童提出一个新话题,引父母去关注一个新玩具。
实证研究证明,以上领域是孤独症儿童的重要问题所在,而孤独症儿童通过干预后在这些领域中所取得的进步,完全有可能泛化或影响其他领域的技能和行为。
强调家长培训与家长参与的必要性。从起源上说,关键性技能训练法是为了对孤独症儿童家长进行应用行为分析培训而设计发展出来的。凯戈尔在其临床实践中注意到、传统的应用行为分析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一般都是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来完成的。但孤独症儿童家长的相关知识、能力和对其孩子教育的参与,是孤独症儿童预后的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凯戈尔强调,关键性技能训练法不仅要注重专业人员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而且也要注重专业人员对儿童家长进行有关教育方法的训练与此相应,在评估与测试方面,既有对孤独症儿童的测试,又有对他们家长的评估。
关键性技能训练法在操作方面应注意以下的原则技巧:
(1)用简短清晰的指令或问题,为儿童的语言等技能的发生发展提供条件;
(2)新旧技能穿插训练;
(3)培养对外界事物与人的多方面注意力;
(4)分享控制权,既强调儿童有选择活动内容和奖励项目的机会,又强调训练者必须进行一定的控制,从而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引导;
(5)运用有条件奖励的方法;
(6)充分运用自然的奖励物,以一个孤独症儿童在生活中学说常用语言为例,在想打开门而自己又开不了门的情况下,当患儿发出正确语言后帮其打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凯戈尔等人大力推动PRT,使得PRT在ASD患儿教育与康复领域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PRT发展的早期阶段,凯戈尔的体系往往被称为“自然语言教法”,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ASD患儿的语言能力。到了 21世纪,凯戈尔越来越多地用PRT来概括他的教学体系,反映了其所干预的目标从语言领域扩展到沟通、社交和行为兴趣等关键领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PRT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论证,被美国科学界与政府有关部门评为ASD患儿干预中最具有科学实证的一种方法,而逐渐得到各国的接受。
相关知识
孤独症干预——关键性技能训练法介绍
科学有效的孤独症干预方法有哪些?
心理干预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孤独症家庭干预
同伴介入下融入兴趣物的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干预研究
正确认识孤独症丨有循证依据的孤独症有效干预方法有哪些?
孤独症症状
【微课堂】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干预
专家论坛│孤独症谱系障碍综合治疗模式介绍及解读建议
国外对孤独症儿童基于教学环境创设的干预策略及启示
网址: 孤独症干预——关键性技能训练法介绍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07377.html
上一篇: 以下哪些属于爱伦?凯主张实行的“ |
下一篇: 六、何谓自然训练法 “法特莱克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