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植物学家、遗传学家德佛里斯列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他发现雌蝴蝶本能地把卵产在树枝和树干交接的地方,这个地方
既安全又隐藏,当幼虫出壳时,它对光线非常地敏感。光吸引了它,它朝着树梢最明亮的地方爬去,恰巧在那里有它赖以生存的食物;树梢的嫩叶。当它长大后,失去了对光的敏感,这种本能也就失灵了。植物学家把这称为动物的敏感期。
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是怎样感觉光的呢?在黑暗的隧道尽头,一个光点出现了。因为在黑暗中,这个光点显得格外奇妙、明亮和有意义。光点逐渐变大,但它依然在黑暗中,强烈的光明与黑暗的对比,使得这一点光充满了意义。直到光明完全吞噬黑暗,就好像一下子扑进光的怀抱中,光明包围了婴儿。婴儿扑到了光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视
觉的敏感期
刚出生的婴儿,会到寻找淡淡的阴影和阴影的边界,随着时间的发展,婴儿很快就能寻找到生活那些明暗相交的地方:一幅画、窗帘或者书柜里的书产生的那些明暗相交的地方,婴儿会高度投入地一直注视着那些地方,直到疲倦为止。这不同于人们想当然认为的彩球对婴儿更具有吸引力。
罗曼.罗兰在他的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中也有描述——从黑暗墙壁上高高的窗户射进来的光线,给婴儿带来了第一个惊喜和欢乐。
哈佛大学的戴维.H 休伯尔和托斯特.威塞尔对视觉的敏感期非常感兴趣。他们发现了一个一只眼睛传递视觉信息。而成年猫则不然,拆完后它的视力立刻恢复了正常。
这一实验的结果表明人在早年的某个特定阶段,脑内的神经元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以便使其和其他的神经元发生联系。否则,大脑的发育会受到永久性的影响。
婴儿视觉的敏感期是在出生时唤醒脑内神经元的工作,或者说,这是一种脑内完全的构建工作,所以这个时候,儿童的视觉从不会偏离在生活环境中的阴暗相交的地方。这个过程结束后,视觉将在孩子出生后头6年的过程中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有的教育家甚至认为儿童对外在世界的认知靠的就是一只大眼睛,好像我们说的外星人一样,只有一只大大的眼睛。这样的说法实际就是为了强调视觉对儿童的重要性。
实际上,对一个出生后头半年的新生儿来说,尽管他同时具备其他的感觉能力,如听觉、触觉、味觉,但是在头半年的发展中,视觉和味觉在他的发展中就像一首交响乐中的主旋律一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婴儿畅通无阻地度过一个敏感期时,他就走过了一个发展的台阶。这给婴儿带来了愉悦和持续性的满足,也释放出了婴儿生命中的能量。
眼睛被称为“心灵之窗”,在人的所有感觉发育中,视觉可以被看成是其他感觉的基础,有了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觉才会更加清晰具体。
随着孩子一天天地成长,他的视觉能力不断地发展,尤其是对光的敏感性会日益增强。然而有的父母对此并不在意,他们认为,孩子一生下来就有视觉能力,根本用不着刻意去训练,到了一定时间他的视力自然就会有所发展。其实不然,如果我们在最一开始没有重视孩子视觉敏感期的保护与训练,也许就会给孩子造成终生遗憾
孩子在早期的某个特定阶段,其视觉需要一定的环境刺激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们曾经对视觉敏感期进行过研究,他们发现一个一只眼睛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孩子尽管进行了白内障手术,可是他的那只病眼却依然什么也看不见。为了找出他看不见的原因,研究者们进行了一次模拟实验。他们找来一只新生的小猫和一只成年猫,各蒙住它们的一只眼睛,人为制造一种失明状态。过了一段时间拿掉遮挡物后,成年猫经过短暂的调整,那只被蒙住的眼睛视力很快就恢复了;可是那只新生的小猫,尽管被蒙住的眼睛一切正常,却依然什么也看不见。
由此证明,孩子在早期的某个特定阶段,其视觉需要一定的环境刺激,也需要足够的训练,如果总是不用或者放任不管,那么他的视力就会出现“不用则退”的现象,而他的视觉能力也会受到永久性的损伤。
孩子刚出生时,更喜欢看那些明暗相间、黑白交界的地方,并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色彩鲜艳的东西。处在视觉敏感期的孩子,明暗对比强烈的事物更能吸引与维持他的注意力。而由于他的视觉发育并不完善,那些色彩鲜艳的东西对他的视力发展并不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处在视觉敏感期的孩子,其所关注的对象都很稀奇古怪,比如CD光盘,比如镜子。在我们看来,这些东西似乎与孩子的视觉发育没有任何关系,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刺激孩子视
0-3个月:光的敏感期
从安全而又温暖的子宫来到世界上,对宝宝而言新奇的同时又有些恐惧。而宝爸宝妈要做的就是把握宝宝视觉发育的每一步,带领他们初识这个世界。
4-5个月:学会了追视
宝宝大概4个月时开始摆脱凝视,转而进入目光捕捉期。只要有物体在视野范围内动来动去,宝宝的视线就会随之准确无误地扫来扫去
6个月左右——学会目测
当宝宝6个月左右时,大脑开始指挥那眼球对称地移动,这样终于把两眼的图像整合成了一个。而此时,他们的视力几乎可以达到成人的视力水平了。配合着大动作的发展,这个时期的宝宝学会了想办法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9—12个月——注视运动的物体
这时宝宝能较长时间地看3~3.5米内的活动的物体(包括人)。但是宝宝还是对过快运动的物体无法达到注视。
12—18个月——找异同
宝宝对于生活中常见且相似的物品,已具有一定的分辨异同的能力,并且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能分辨的部份更多、更细微
1.5—3岁——培养阅读兴趣
1.5—3岁的宝宝的视觉发展能力逐渐上升,宝宝开始把看到的文字当图画或符号印入大脑中记忆下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敏感期|视觉敏感期(0-6个月)
什么是宝宝的视觉敏感期?
0-3岁宝宝安全感建立的8个关键点,爸妈能做什么?
视觉敏感期的训练方法
宝宝视觉敏感期,别再只会看黑白卡了!#育儿经验分享 #母婴育儿 #育婴知识 #启蒙早教
科学研究表明:感官刺激会增强孩子的脑力,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
说说幼儿自我意识敏感期那些事儿
0-6岁孩子【规则建立】完全指南
2-3岁亲子认知类游戏——陪娃撒野篇三
当孩子的玩具被抢时,家长该怎么处理?
网址: 0-3岁,怎么帮助孩子度过视觉敏感期?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16273.html
上一篇: 适合0 |
下一篇: 【推荐】如何提升孩子视觉敏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