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已经涌现出若干种针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项目,研究均表明它们对孤独症儿童功能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但是,这些干预方式对于不同儿童的干预有效性是有差异的,这使得大多数家长会倾向于让儿童同时接受若干种模式的干预。但另一方面,当前的研究缺乏对综合式干预效果的探究,因此,家长通常会面临两个问题:第一,自己的孩子适合使用哪种干预模式?第二,如果同时接受两种或多种模式的干预,那么不同干预之间是有互补作用、促进作用还是会适得其反,干预效果反而会下降?
因此,明确不同干预方式中的有效成分,探究如何让不同成分有效地与儿童的不同特征结合是至关重要的。若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探索每种干预方式结合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是很难进行的,因此,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的Giacomo Vivanti从理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
Giacomo Vivant认为,从理论的角度衡量某种干预方式有效性,应着重考察以下四个指标:
逻辑的一致性 可测量、可证伪性 简约性 与现有知识的一致性首先,逻辑上的一致性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不同干预理论是否在基本观念上是重叠或互斥的。
例如,可能存在以下两种论述:
1.“如果对目标行为进行系统地强化,孤独症儿童可能学得更好。”
2.“在发展儿童某项能力之前,首先教会儿童先备的技能,孤独症儿童可能学的更好。”
但分析这两种论述的内容可知,第一句强调的是如何教,第二句强调的是怎样教,两种论述是不存在逻辑上的排它性的,因此,若每句论述都是科学的,那我们通常假设这两句论述的结合也是科学的。
相反,我们再来看以下两种论述:
1.“在对孤独症儿童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额外的线索,因为额外的刺激可能会干扰儿童的学习。”
2.“在对孤独症儿童教学过程中,应提供丰富的线索,例如夸张的语调、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等,因为额外的信息可以帮助儿童加工所学的内容。”
这两句论述在逻辑上不具有一致性,是相互排斥的,因此,虽然每句论述的背后都有相关研究的支持,但针对同一个儿童,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可能会适得其反。
一个科学的理论要求具有可证伪性,干预理论也需要满足这一标准。例如,某假设提出“视觉提示表将会给儿童提供一个可预测的环境,有利于缓解儿童的焦虑”,我们可以通过评估不同环境下儿童的焦虑程度来证实假设的真伪。相反,某假设提出“儿童在干预后会取得进步”,这一假设与所有的理论都不冲突,难以证伪,且假设的内容不明确,这难以成为一个科学的假设或理论。
简约性也是评价一个理论是否科学的指标之一。在分析某种干预理论时,应该对其进行抽丝剥茧式的剖析,直至找到它最基本的、最核心的成分。例如,不同干预理论、教学策略的结合,看起来似乎有各自的理论假设和不同的侧重面,但当剖析这些理论和策略的基本要素时,可能会归纳为极简单的一个原则,也是更为基础的原则。Schreibman及其同事也提出,面对综合式的干预策略,我们应该强调对基础原则的把握,对理论进行精简。例如,某干预策略的理论假设中提出“在对儿童进行干预时,成年人应尽量避免指导或控制儿童的行为”,但回合式教学策略中强调干预者引导并控制儿童的行为,以上两个假设均是其干预策略的基础性原则,通过分析基础性原则的差异,我们较为容易地判断不同干预模式之间是否具有排斥性。
最后,科学的理论应该和现有的、已经证实的、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知识相一致。当前许多的干预模式均是基于几十年前的原理发展而来的,但也有一些新的发现,可能会对已有的理论框架或干预范式进行修改、扩充或重构,我们应当重视这些新的理论,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例如,有证据表明,前语言阶段中社交情感的参与,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但这与斯金纳提出的语言发展的理论有所冲突。还有研究表现孤独症儿童并不是视觉学习者。这些不一致的理论假设并非都是不科学的,但我们需要去探究某种新的理论或干预策略为什么有效,它的科学性在什么地方。
总而言之,孤独症儿童的干预理论是落后于实践的,但规范的、科学的理论对于实践是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的。Giacomo Vivant认为,我们需要根据上文中提出的四个指标,重新描绘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的理论,用理论来驱动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的实践,这对我们理解每种干预原则以及不同干预策略的结合都具有指导意义。
内容整理:任媛,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研究生
参考文献:
Vivanti G. Individualizing and Combining Treatment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Four Elements for a Theory-Driven Research Agenda[J].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7, 26(2):114-119.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国外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依恋特征及干预策略述评
专家论坛│孤独症谱系障碍综合治疗模式介绍及解读建议
专题笔谈│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和社交沟通障碍相关问题
孤独谱系障碍儿童 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干预策略
国外对孤独症儿童基于教学环境创设的干预策略及启示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障碍临床实践相关指南解读
如何早期识别孤独症谱系障碍
【理论前沿】障碍学生行为干预后果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专题笔谈│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共患病与药物治疗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什么意思?
网址: 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单一型和综合型干预策略——基于理论的探究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42322.html
上一篇: 老年人孤独感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 |
下一篇: 天津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