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最怕就是与你失联。加我的私人号吧,这样他们就没办法了。长按胡适像,识别二维码即可:
来源:搜狐网
中国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经常会给孩子制定很多规则,为的是让孩子能听自己的话。孩子做得不好,或者没有按自己的要求完成,很多妈妈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会对孩子说狠心的话,但事后又为自己行为感到自责和内疚。这样的行为多次重复,孩子就会受到伤害。他做事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取悦自己的妈妈,而不是一种自我负责的态度。许多父母不自觉地做了焦虑型的父母,造成了孩子做事不专注,通俗地说,就是给予孩子过度的保护,有问题时又抱怨孩子,让孩子无所适从。
如何有效地关注孩子,培养孩子专注做事的习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让孩子自我满足专注去完成一件事并得到结果,才能培养专注力。体会满足是做下去的动力,如果在恐惧中做事就感受不到满足。当两三岁的孩子专注玩耍时,我们如何回应他在游戏中的满足体验?是否真正用同理心去感受他的喜悦和快乐?对于父母来说,去体会孩子做事的满足和自我实现,认同他,这种感觉会促使他专注的动力。如果孩子玩泥巴回来被责备,他自然会认为投入去做这件事是错误的,对有快乐体验的东西开始产生怀疑,自我满足就消失了。第二是陪伴,对0-6岁的孩子,陪伴是非常重要的。陪是待在孩子的身边,而伴有参与性和合作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三岁半的小女孩May,看见一只漂亮的蝴蝶说,“妈妈,蝴蝶好漂亮。”妈妈说:“这只蝴蝶非常漂亮,你很喜欢,你看到了这只蝴蝶很开心。”(感受到孩子的感受)May把蝴蝶抓住了,妈妈说,“我也很喜欢这只蝴蝶,你一定非常努力才抓到了这只蝴蝶。(看见孩子做事的过程)蝴蝶被抓回来,可能会死掉,你看应该怎么办呢?”May说,“那我们把它放掉。”妈妈说:“好的,你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当may把蝴蝶放掉以后,她体验到自我满足的感觉,这个过程妈妈陪伴在身边,这就是伴。2、学会分享孩子的快乐我们如果能让孩子体验到很好满足的感觉的话,孩子就会非常快乐,分享是非常重要的,就如我前面讲到的may的故事一样,当她看到一个蝴蝶的时候或者怎么样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先去要想到这个孩子动机是什么,它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一个后果,现在就去虐待这个蝴蝶,会不会以后就去虐待什么别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们也许用这种价值判断或者说一种判断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的时候,孩子是无法跟你分享的。 就象我的大儿子,他考试失误了,结果非常糟糕,当他告诉我时,有一些紧张。我没有指责他,而是告诉他,“你考这样一个成绩,我想你也很不满意,你一定也很难受,没关系,我们来看看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然后他告诉我,“这段时间对学习不是很重视,我认为自己可以,谁知道失误了;另一方面,有一些题我不太会做,但没有及时和老师或者同学沟通,所以才会有这样一个结果。”当他说了以后,也非常清楚接下来会怎么做。我们之间的交流非常好,成绩不会就此成为他的障碍或压力。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如果说我们专注于做一件事,得到的不是满足,而是挫折、阻碍或被侵入的感觉,我们无法专注。这时候,你更多是专注别人怎么看我。3、让孩子在做事中体验到安全感我们所说的安全体验是什么?安全感是专注力很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安全感,我们没法专注。就像很多的女孩子常说,我要找一个能够给安全感的人,所以她专注的是别人能给她什么,不会去看自己的安全感缺失到底源自哪里,如何提升安全感的体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种退行的状态。我有个朋友叫武志红,他说,在恋爱的过程中,人找的是什么?第一就是找妈妈。不是现实中的妈妈,而是一个理想的妈妈。第二就是找联接的感觉,你懂我我懂你,我们之间好象是有联接的。孩子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东西,是一个有自觉、自省能力的妈妈才能给予的。一个焦虑的妈妈会忽视孩子的需要,给孩子自认为重要的东西,而这正是在剥夺孩子安全感的体验。当一个孩子不安全,是无法专注做一件事情。专注和自信,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比如很多孩子的学习很糟,其实不是智商的问题,更多的是情商决定。情商就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把不可控制的东西变成可控制的;情商也是对一件事特别感兴趣,可以持续去做的动力;在人际关系中,你能够很好的去感受对方,同时也能感受自己。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意思是觉得自己无法做好,当机会出现时,会特别抗拒,然后重复体验挫败的感觉,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没有自信去尝试新的东西。学习和人际关系也一样,能够体会到满足的感觉,就会把它当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去做。很多教育学家说,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建立在对学习的兴趣和方法上。学习的兴趣是什么?学习的兴趣就是做完以后会有很好的体验,才会让这个兴趣持续下去。
附:孩子难自理 家长瞎操心
“开学后,孩子的教育从哪方面入手?小饭桌的饭营养卫生吗?”……孩子们正式进入新学期的学习已经有一周时间了。今年的一年级新生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出生在2010年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有很多都是“80后”。进入崭新的小学生活后,这些“10后”萌娃和“80后”父母都遇到了种种不适应,为了帮助家长和一年级新生适应新的学校生活,一年级老师也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给孩子自由生长的空间,用平常心去对待孩子的教育成长。”教育专家指出,成长是每个人都需要完成的,只有放开孩子才能让孩子有勇气、有信心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10后”小豆包
不会吃虾没见过鸡腿
9月1日早上7时50分左右,6岁的小宇背着书包,提着饭盒,走进了朝阳区劲松附近一所小学,成为这所学校的一年级新生。松开妈妈的手,小宇独自走进了学校大门,没有回头,也没有哭闹。“往年开学,总能看到不少一年级新生抱着父母哭哭闹闹,不愿意进学校,今年有点儿不太一样,好多孩子都很自信大方。”学校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在学校门口送孩子的妈妈中,有不少都是挺着大肚子的,而班里也有十几个学生来自二胎家庭,有些哥哥姐姐也在同一个学校上学,“上学的时候,有的哥哥或者姐姐直接拉着弟弟妹妹就进学校了,所以新生适应起来很快。”
老师说,虽然走进教室之后,孩子们学习、听课、举手回答问题、收拾书包等都没大问题,很多学生还敢于和老师交流,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但一到打水、吃饭等日常问题,孩子们就犯了难。“平时在幼儿园,他们都是用水杯喝水,但上了小学之后需要带水壶,有些学生甚至打不开自己的水壶。”
午餐问题更是让老师有些头疼。开学第一天,学校的午餐是鸡腿、青菜、米饭和汤。已经开饭了,一位女生却迟迟不动筷,冲着饭盒里的鸡腿若有所思。老师过去一问,才得知这个孩子竟然不知道鸡腿应该怎么吃。原来,平时孩子的饭菜都是奶奶负责,老人认为鸡肉里的激素多,很少给孩子做鸡肉吃,偶尔吃鸡肉也是撕下来吃,孩子长这么大头一次看到整个鸡腿,竟不知从何下嘴。老师说,有次吃虾,有很多虾都是完好未动,因为平时孩子在家吃虾,都是家长剥好把肉送到嘴里,到了学校轮到自己动手就不会了。
这位老师说,开学后,不止一名家长在微信上私信她,表示自己的孩子平时挑食,能否中午把自己在家做的菜送到学校里给孩子吃,还会建议学校别吃小番茄、别做油炸食品等等。
“80后”父母
买个书柜家长群里闹意见
果果的小学位于朝阳区大山子附近,教室里没有给孩子存放东西的柜子,桌斗又太小,孩子们每天要背着课本、饭盒上下学,美术课的画笔、音乐课的乐器也没有地方存放,到了冬天连放大衣的地方都没有。于是,老师开始建议家长们集资做柜子,甚至还在微信群里发了别的班做的柜子样式图,表示这些都是各班自己解决,学校不配备。看着微信群里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热烈讨论着,大部分都表示支持,有的还开始讨论在淘宝上选择样式,果果妈开始焦虑了。
“孩子的爷爷奶奶家刚装修完,特别知道柜子其实是污染最严重的东西,另外我们家孩子呼吸道敏感,每年换季都会咳嗽。”果果妈认为,马上就要换季,眼看离冬天也不远了,有的家长甚至提出在淘宝上买,她对柜子的环保和安全性十分担忧,于是在群里提出质疑。果果妈认为,如果孩子真的需要柜子,学校有责任在放假期间统一制作,安全、设计等方面都会有过硬的标准,而不是家长这样自行决定。“我跟所有家长的心情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在学校里能舒舒服服的,可也不是所有事情都得靠家长啊。”于是,果果妈在家长群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让她没想到的是,她的言论迁怒了一些主张做柜子的家长。于是,家长群里开始充斥火药味儿,很多家长话里话外地针对果果妈,还假装没有看到她的意见,开始讨论买现成的还是订做,甚至有的家长已经开始去量尺寸了。“老师并不在这个微信群,所以我才畅所欲言,但没想到的是,有的家长直接把我说的内容截屏发给老师了,这相当于把我在老师那儿挂了号,这以后有意见还怎么提?”最后,果果妈不得不选择妥协,同意家长们做柜子的决定,告诫自己谨言慎行,但与此同时也陷入了对柜子环保和安全的担心当中。
除了果果妈,记者随机采访了很多一年级新生家长,他们大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安,“我每天下班以后就抱着手机,仔细查看老师在微信或者App软件里留的作业和要求,一项项地完成,再一项项地检查,生怕漏了什么,第二天孩子挨批评。”一位妈妈说,“满脑子都是孩子学校那点儿事儿,自己的工作也干不踏实,真有辞职的心了。”
语文老师
课本换新忙改教案
除了新生、家长,新学年焦虑的还有老师。
从本学期开始,一年级新生用上了最新一版的语文课本,这是15年来一年级语文课本首次更改。记者了解到,很多语文老师也是在新学期开始前不久,才获知这一消息,开始改变自己以前的教学教案。“我几乎是和学生一起拿到新教材的,以前的教案只能用作参考了,现在一边教,一边赶着进度准备新教案。”朝阳区望京附近一所小学的吴老师倍感压力,首先朝阳区的教学传统是包班制,一名老师既教语文也教数学,有时候还担任着班主任一职,“我们每天都耗在教室里,只能晚上回家的时候再研究。”
经过一周的时间,吴老师对新教材有了不少自己的认识。首先新教材最大的改变就是先认汉字再学拼音。她说,以前都是先学汉语拼音,但其实拼音只是一个符号,孩子们在生活中接触使用得并不多,但是汉字却是经常碰到的。“现在的 10后 孩子个个都很聪明,一点就通,所以用简单的汉字先把孩子吸引进来,把他们的生活融入学习,比晦涩的符号更容易接受。”另外,吴老师认为,先学拼音再识字,对于刚进校门的孩子来说压力会比较大,很多孩子有挫败感,家长也跟着着急。“新教材一开始的汉字都比较简单,很多小朋友都认识,会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
另外,吴老师发现,在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的入学教育中,有很多关于家庭共同阅读、到书店阅读、学生围坐一起讲故事等画面,“看得出来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表达。”吴老师说,这是入学教育中第一次提出阅读教育,把阅读习惯提升到和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她也一直在琢磨着怎么样配合课本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育专家
请家长放手让孩子成长
教育专家认为,家长有时候比孩子更加焦虑。家长的焦虑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刚进入小学,担心孩子适应不了;另一种情况,孩子突然进入另外一种生活秩序,家长不适应。
“其实孩子可能在学校表现得非常优秀,但父母把自己的焦虑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反而影响了孩子。”专家认为,归根结底,这一现象反映出家长对分离的焦虑,还有一部分家长和孩子没有很好地完成依恋关系,要么是和孩子的亲密度不够,父母希望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弥补和满足,要么就是过于溺爱,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太差,父母不放心。
专家建议,首先,家长的观念应该改变,即便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学校也有很多的应对措施。而且,成长是每个人都需要完成的,其间会犯错、会经历挫折,只有经历这些,才能真正完成成长。其次,父母不妨转移一下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身上。“多关注自己、提升自己,内心的焦虑自然会减轻。”
相关知识
孩子注意力缺失,因为父母的瞎操心?
金华如何看待孩子的“注意力缺失”
吴江如何看待孩子的“注意力缺失”
吴江孩子注意力缺失的原因
注意力缺失原因分析
注意力缺失的介绍
注意力缺失儿童的特殊问题及其治疗
注意力缺失的表现有哪些
注意力缺失儿童的典型特征
有关注意力缺失的治疗观点
网址: 孩子注意力缺失,因为父母的瞎操心?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07478.html
上一篇: 吴江孩子注意力缺失的原因 |
下一篇: 注意力缺乏症是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