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自主地学习和成长,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鉴以立足区域游戏的实践,探索区域游戏的介入指导原则与策略,在游戏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区域游戏进展,实现幼儿自我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对幼儿认知的发展、社会性发展及情感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肩负启发、指导、组织、协调等多项责任,教师合理把握介入指导的时机和方法,才能提高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发展。本文从教师介入指导的原则和策略两方面入手,结合实例探讨如何促进幼儿园区域游戏的高效、有序、顺利进行,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一、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的原则
(一)适时性原则
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要秉承适时性原则。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幼儿进行组织与引导。一般来说,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介入指导:一是当幼儿出现明显的倦怠、困惑、焦躁等情绪,且难以自我调节的时候;二是当小组成员产生严重冲突和分歧,且难以和平解决的时候;三是当幼儿遇到重大难题,且难以自我解决的时候;四是当幼儿严重偏离活动主旨,且没有自律迹象的时候;五是当幼儿在活动中面临安全隐患的时候。教师应该合理把握介入指导的时机,切不可全程介入,随时耳提面命;也不可全程不介入,放任自流。
(二)渗透性原则
区域游戏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潜能,使幼儿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拓展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在介入指导过程中应该秉承渗透性原则,即以不着痕迹的方式对幼儿加以组织和引导,既不打断幼儿的思路和游戏节奏,又对幼儿加以启发和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活动效果。
(三)灵活性原则
在区域游戏的介入指导过程中,教师应该秉承灵活性原则。根据不同游戏的类别、环境和情境,针对不同幼儿的性格、爱好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介入指导方式,从而实现不同游戏的教育目的,满足不同幼儿的个体需求,既保证游戏过程中的组织性与纪律性,使游戏顺利开展,又保护幼儿在游戏中的活跃性和积极性,使游戏高效进行。
二、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的策略
(一)显性的介入指导
1、以语言提示的方式介入指导
在区域游戏过程中,语言是最常见的介入指导方式,包括交谈、提问、规劝、赞扬等多种表现形式。语言提示在垂直式介入和交叉式介入中应用得比较广泛,运用得当能够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例如:在“照顾宠物”游戏中,教师要求每组小朋友按照“宠物作息时间表”按时给宠物喂食、喂水、洗澡,陪伴宠物游戏和散步。在此过程中,一个幼儿无视游戏规定,始终抱着自己的“宠物狗”到处乱跑,完全没有进入游戏状态。此时,教师可以采取语言提示的方式加以介入指导:你的宠物叫什么名字呀?它长的真漂亮!可是它为什么不自己在地上跑,而要你抱着呢?是不是因为它没有吃饭和喝水,没有力气走路呀?宠物和小朋友一样,都要按时吃饭、睡觉和运动,不然就会生病,需要带到宠物医院去打针。你这么喜欢自己的狗狗,一定要按照作息时间表好好照顾它,做个负责任的小主人呀!教师装作与幼儿偶遇,并与之搭讪,在交谈中提醒他按照游戏规定进行活动,在保护幼儿自尊心的情况下,使幼儿回归正常轨道,确保游戏按照既定目标和流程顺利进行。
2、以环境材料的方式介入指导
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时刻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着,及时提供及更新游戏的环境材料对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小银行”很热闹,有很多顾客来取钱,银行里的顾客拥挤在柜台前,银行职员都无法操作了,银行里的工作人员抱怨道:“这里太挤了,我们都没办法工作了。”教师立刻请大家来帮忙出出点子,启发大家:“平时你们去过银行吗,银行里有这么挤吗?”小朋友抢着说:“没有,没有,他们有座位坐着,要先拿号的。”教师接着启发:“柜台前面有人在存钱或取钱的时候,后面的人可以贴得很近吗?”“不可以,要站在一根线的后面”,受到教师的启发后,大家一齐动手帮忙,把小椅子放在柜台前,做好拿号纸,地面上张贴一米线,游戏立刻变得井然有序。不一会儿,一个银行职员又说:“我要先去小便了。”这时教师又启发幼儿该怎么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幼儿说道:“可以做个‘休息’的牌子,这样顾客就会安心等待了。”材料的及时跟进,使得游戏顺利开展。
(二)隐形的介入指导
1、以行为示范的方式介入指导
区域游戏中的行为介入,可以通过眼神、表情、动作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行为介入往往在平行介入中应用的最为广泛。
例如:在“纽扣的妙用”游戏中,教师给幼儿的材料包括:彩笔、毛线、纸张、纽扣和固体胶、双面胶,要求幼儿利用所给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大部分幼儿都将纽扣粘到纸上,或者用毛线将纽扣穿起来,就无所事事了,创造潜能并没有被激发出来。此时,教师拿起一张纸,折了一只小鸟,然后用毛线和纽扣在纸上粘了一棵树,并用彩笔将“树叶”涂成绿色,瞬间,一副“3D彩色”美术作品就被创作出来了。幼儿们受到教师行为的启发,发现美术作品不仅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纸张并不一定作为纽扣的衬托和背景,还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一部分。此时,幼儿的思维变得开阔起来,纷纷尝试开发纸张、纽扣、毛线和彩笔的新用途。教师通过行为示范,帮助幼儿突破游戏瓶颈,开拓游戏思路,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游戏热情。
2、以角色参与的方式介入指导
为了更好的对游戏加以组织和引导,教师还可以以角色参与的方式加入到游戏当中,使自己成为游戏当中的一个成员,通过交叉介入的方式对幼儿加以启发和教育。
例如:在“神奇的天平”游戏中,教师让幼儿轮流扮演水果店老板和顾客,利用天平和砝码给水果称重,并完成买卖交易。在游戏过程中,有个小组的进展一直不顺利,小组成员始终没能找到砝码和水果的平衡点,“买卖”行动无法继续,游戏搁浅,幼儿的情绪也变得焦躁烦闷。此时,教师可以以扮演顾客的身份参与到游戏当中,对幼儿加以指导:“我想买一个西红柿。哎呀,砝码这边太重了,那我再买一个桔子好了。水果又重了,可是我只想吃这两种水果,不买其他水果,老板你可以想想办法吗?如果不换我的水果,换换你的砝码可不可以呀?”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没有突兀的出现进行生硬的讲解和指导,而是以顾客的身份,在与幼儿一问一答、有商有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发现砝码与水果之间相互平衡的关系,既起到了介入指导的作用,又不破坏游戏的完整性和流畅性,不影响幼儿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起到了良好的指导效果。
3、以合理评价的方式介入指导
评价是对游戏活动过程和结果做出的评论、分析,是了解游戏活动的适宜性、有效性、提高游戏活动质量的必要手段。区域活动的合理评价是肯定幼儿游戏成果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游戏经验、推动游戏情节更进一步的有效引导措施。教师可根据游戏需要选择在游戏前、游戏中和游戏结束后,做出合理评价,特别是游戏结束后对幼儿游戏作品或成果的展示评价,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价值,还能在这一过程中相互欣赏和学习,激发幼儿的思辨意识。
例如:在“种子贴画”游戏中,大部分小朋友一节活动课时间内完不成一件完整的作品,但有的小朋友却能较好的完成,这时教师就向大家展示这名幼儿的作品,“桔丽,你真能干,这么短的时间,你就把画帖的这么完整,你是怎么做到的呀?”桔丽就高兴地对大家说:“开始贴的时候豆子老贴不住,后来我每次都拿一个豆子放到胶上面,再用力按一下,这样豆子就不会跑了,贴得就很快。要是一次没完成的话,我就把它放到一个安全的角落里,下次有机会再接着贴。”这样在作品展示和评价中,幼儿自身获得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其他幼儿也在交流中学到了经验。
三、结语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一种寓教于乐、 寓玩于学、 玩教结合的活动形式, 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区域游戏要高效、有序、顺利进行,离不开教师的介入指导。因此,教师应该把握介入指导的原则和策略,提高介入指导的效率和质量,促使幼儿在区域游戏过程中,情感、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谢谢您的关注。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公众号,请长按上面的二维码添加关注,并请推荐给您的同事同学和朋友们。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普及科学保教的理念与方法。学前云教研将为大家持续推送实用的教研资源。
点在看更好看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学习心得体会(汇总5篇)
张海豫:幼儿游戏难以找到“观察点”?自主游戏中,教师该如何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
董旭花:如何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
如何观察?如何分析和记录?幼儿园观察记录应该怎么写?|
幼儿园幼儿行为案例分析
幼儿观察记录范例6篇
幼儿个人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表汇总五篇
如何有效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集锦4篇
深度阅读丨手把手教你如何观察和解读孩子的行为!
网址: 幼儿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行为观察与分析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47520.html
上一篇: 动物行为探索之游戏行为 |
下一篇: 宠物资讯:狗狗们的游戏讯号,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