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A.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
B.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实验过程: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无需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经典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条件反射就其生理机制来说,是神经系统活动的过程,是生理现象;就其揭露条件刺激的信号意义来说,是心理现象。在上述实验中,铃声是条件刺激,食物是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射的形成意味着铃声已经成为食物的信号。动物有机体既已“认识”了铃声的信号意义,这就表明它已经有了心理活动。同时,条件反射的建立也表明了如狗一样的动物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巴甫洛夫认为,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的信号可分为具体信号(如声、光、味等,又叫第一信号)和抽象信号(如语言、词等具体信号的信号,又叫第二信号)。
由具体信号引起的神经活动过程,叫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由抽象信号引起的神经活动过程,叫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人的心理活动是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在生活中,谈虎色变就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作用。学生一想到测验或听到即将举行测验就产生焦虑,也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作用。并不是测验使得学生焦虑,而是有关测验的观念和语义导致学生焦虑。
相关知识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2020黑龙江教师考试心理学界的神兽——“巴甫洛夫的狗”
宣布考试就焦虑——让巴甫洛夫的观点来解释
2023考研312心理学复习: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实验与教学启示
【常考】教综实验八: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的狗摇铃实验知识点: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规律
2019考研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学习理论之巴甫洛夫的狗
巴甫洛夫与狗的爱恨情仇
网址: 2021年教育学考研复习: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06973.html
上一篇: 狗狗条件反射训练 狗狗接受训练的 |
下一篇: 条件反射的定义及相关知识有哪些 |